防雷工程是系统工程,提出防雷设计七要素的目的是提醒人们要整体地、浪涌保护器全面地考虑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电子信息设备的防雷设讣。防雷设计七要素分别是:
(1)接闪功能。接闪功能是指实现接闪功能所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接闪器的形式(避雷钊、避雷带、避雷网)、耐流耐压能力,连续接闪效果、造价及接闪器与建筑物的美学统一性等。
(2)分流影响。分流影响是指引下线对分流效果的影响,引下线的粗细和数量直接影响分流效果,引下线多,每根引下线通过的雷电流就小,其感应范围就小。浪涌保护器引下线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规范中的规定。当建筑物很高、引下线很长时,应在建筑物的中间部位增加均压环,以减小引下线的感应电压降,这不仅可以分流,而且还可以降低反击电压。
(3)均衡电位。均衡电位是指使建筑物内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一个相等的电位,即等电位。
若建筑物内的结构钢筋与各种金属设施及金属管线都能连接成统一的导电体,建筑物内当然就不会产牛不同的电位.这样就可保证建筑物内不会产生反击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肘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干扰电子设备有很大的好处。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建筑物最具备实现等电位的条件,因为其内部结构钢筋的大部分都是白然地焊接或绑扎在一起的。为满足防雷装置的要求,应有目的地把接闪器与建筑物粱、板、柱和基础的钢筋可靠地焊接、绑扎或搭接在一起,同时再把各种金属设备和金属管线与之焊接或卡接在一起,这就可使整个建筑物成为良好的等电位体。
(4)屏蔽作用。屏蔽的主要目的是使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及自动控制系统免遭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建筑物内的这些设施,不仅在防雷装置接闪时会受到电磁千扰,而且由于它们本身灵敏性高且耐压水平低,有时附近打雷或接闪时,也会受到雷电波的电磁辐射影响,甚至在其他建筑物接闪时,还会受到从演处传来的电磁波影响。因此,应尽量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即建筑物内地板、顶板、墙画及梁、柱内的钢筋,使其构成一个六面体的网笼,即笼式避雷网,从而实现屏蔽。由于结构构造的不同,墙内和楼板内的钢筋有疏有密,钢筋密度不够时,设汁人应按各种设备的不同需要增加网格的密度。良好的屏蔽不仅使等电位和分流这两个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对防御雷电电磁脉冲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建筑物的艇体屏蔽还能防球雷、侧击雷和绕击雷的袭击。
(s)接地效果。良好的接地是浪涌保护器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每个建筑物都要考虑哪种接地方式的效果最好和最经济。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符合规范条件时,应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当达不到规范中规定的条件或基础包在防水材料内时,可在建筑物周圈设置接地装置,但应将接地装置预先埋在基础槽的最外边(不必离开建筑物3m以外)。浪涌保护器接地体靠近基础内的钢筋村利于均衡电位,同时还可节省为挖深沟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在基础完工后再挖深沟则易影响基础的稳定性。
对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物,必须做独立引下线井采用独立接地方式。当土壤电阻率大,使用接地极较多时,也可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接地装置。因为接地装置的冲击阻抗小于独立接地装置的冲击阻抗,故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内的地电位分布,减小跨步电压。采用独立式接地方式时,以钻孔深埋接地极(4~12m)的效果为最好,深孔接地极容易达到地下水位,且能减少接地极的用钢量。
(6)合理布线。现代化的建筑物都离不开照明,动力、电话、电视机和计算机等设备的管线,在防雷设计中,必须考虑防雷系统与这些管线的关系。为了保证在防雷装置接闪时这些管线不受影响,设计室内各种管线时,必须与防雷系统统一考虑。
1)应该将这些电线穿丁金属管内,以实现可靠的屏蔽。
2)应该把这些线路的主十线的垂直部分设置在高层建筑物的中心部位,且避免靠近已用其内主钢筋作为避雷引下线的建筑物立柱,以尽量缩小被感应的范围。在管线较长或在桥架上敷设较长的线路上,还需要两端接地。
3)应该注意天线和员顶高处的彩灯及航空障碍灯等电源线路的引入做法,防止雷电波侵入。
4)除考虑布线的部位和屏蔽外,还应在线路上加装避雷器、压敏电阻等浪涌保护器。
(7)浪涌抑制。为电子信息设备供电的线路在雷击或接通、断开电感负载时常常会产生很高的瞬时过电压,这种瞬时过电压(或过电流)称为浪诵电压(或浪涌电流),它是一种瞬变于扰。例如,直流6V继电器的线圈在断电时会出现300~600V的浪涌电压;接通白炽灯时会㈩现8~10倍额定电流的浪涌电流;当接通大型容性负载时,常会出现大的浪涌电流冲击,使得电源电压突然降低;当切断空载变压器时也会出现高达铀定电压8一lo倍的瞬时过电压。抑制浪涌噪声干扰、防止浪涌损害是关系到电子信息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问题,浪涌电压现象日趋严重地危机电子信息设备安全工作。现代电子设备集成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它们的抵御浪涌电压的能力却在下降。在多数情况下,浪涌电压会损坏电路及其部件,其损坏程度与群件的耐压强度密切相关,并且与电路中可以转换的能量相关。
为了避免浪涌电压击毁敏感的电子信息设备,必须使出现这种浪涌保护器的导体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与电位均衡系统短接(引人大地).抑制浪涌器件在其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可以高达几千安,与此同时,人们往往期待抑制浪涌保护器件在泄放电流时也能将输出电压限定在尽可能低的数值上。因此,可将空气火花间隙、充气式过电压放电gs、压敏电阻、雪崩二极管,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等元器件,以单独或组合电路形式应用到被保护电路中,因为每个元器件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能(放电能力、响应特性、灭弧性能、限压精度),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及设备对浪涌电压保护的要求,可根据各类产品的特性来组合出符合应用要求的过电压保护系统.
信息电子设备在使用中经常会遇到意外的浪涌,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损坏的原因是电子设备中的半导体元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和集成电路等)被烧毁或击穿。据统计,电子设备的故障有75%是由于浪涌造成的。浪涌保护器无处不在,电网、雷击、爆破,就连人在地毽上行走都会产生上万伏的静电感应电压,这些都是电子设备的隐形致命杀手。因此,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人体自身的安全性,必须对浪涌采取防护措施。电子设备对浪涌保护器件的要求有:
1)耐压要求。当浪涌电压超过被保护电子设备的绝缘耐压值时,其安全性能会降低,甚至被毁。因而电子设备承受的浪涌电压应该小于其绝缘耐压值,正常的工作电压应小于保护电压。
2)过电流保护要求。电子设备的过电流能力一般设计为额定电流的1.5~2倍,以此为标准选择电子元器件。如额定电流为0. 22A的计算机其最大过电流能力约为o.45A,当电流大于该值时,电子设备所选用的电子元器件将会烧坏而无法正常工作,因而应该保证到达电子设备的浪涌电流小于其额定电流的1.5~2倍。
3)动态响应时间的要求。电子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已经采用了许多保护x2件,如快熔器、压敏电阻、空气开关、继电保护器件等,每种保护器件都有特有的动态响应时间(如空气断路器、继电保护器件其动态响应时间在200ms左右),而每种电子设备也有其保护响应时间,因而流过电子设备浪涌的瞬态时间应该大子电子设备的动态响应时间,避免保护器件来不及响应而使浪涌通过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