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部防雷装置。国际电工委员会编制的标准(1EC 61024—l—1:1993)将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两大部分:外部浪涌保护器和内部浪涌保护器。在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必须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作为整体统一考虑。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1)接闪器(t/t,"接闪装置)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雷电),即把雷电流引下。
2)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
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
(2)内部浪涌保护器。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的主要技术有等电位连接技术、屏蔽技术、滤波拄术、浪涌吸收技术、优化布线技术、综合接地技术。
上述两种防雷装置的保护对象、重点、方法都是不同的,外部防雷保护的对象是建筑物,防雷重点是防直击雷的危害,防雷的方法是装避雷针或避雷网(带)保护;而内部防雷的重点是防感应雷的危害,防雷方法是根据抗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标准进行系统设计,通过分区保护来实现的.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1EC)的标准,外部防雷为建筑物防雷,即lEI:61024—l—1:1993;内部浪涌保护器为建筑物内或建筑物顶部信息系统的防雷,即IEC 61312—1;1995,两种不同的防雷其IEC的标准是不同的。只有正确认识两种不同的防雷保护,完成各自不同的防雷保护任务,才能达到防雷的目的。
(3)常规防雷装置与非常规防雷装置。常规防雷装置即传统上所使用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和避雷网。它是继1759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后各国防雷专家经200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实验数据和长期的实际运行经验。
由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可以看出,常规防雷的保护对象主要是保护建筑物免遭直接雷击。防雷保护的措施主要是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网(带),其中避雷针的应用最为普遍,如各种建筑物、设施的顶端(如楼顶、塔顶、油罐顶、烟囱顶、柱灯顶、独立避雷塔顶等)都装置了避雷针,而这种常规的防雷方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直击雷的保护是有效的,因此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防雷就是装避雷钊保护就行了,但实际上避雷针是一种引雷装置。它是通过自身的高度,在其尖端的高突处形成电场的畸变,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当尖端的电场强度大于空气电离场强时,开始电高空气,形成迎面先导,并与雷云的雷电先驱相遇,完成雷击过程。也就是说避雷剖‘是通过把雷电引向自身来完成其保护区范围内的被保护对象免遭直接雷击的,但在避雷针引雷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其中最主要的有:产生感应雷、增加雷击概率和地电位反击。
非常规防雷装置指某些厂商近年推出的新式防雷装置,新式防雷装置是指半导体消雷器、导体消雷器、优化避雷针和流注提前发射接闪罪等(这里不指激光引雷装置,火箭引雷装置和水柱引雷装置等).各种消雷器的设计思想是中和雷云电荷,把雷电荷消火掉或限制放电电流;各种提前发射接闪器的设计思想是把避雷针的接闪效果提高,即扩大保护范围。这几种防雷产品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被国际防雷组织所承认。
出自:浪涌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