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物人口处雷电流的仙算。首先按照IEC/TC 81的新标准体系1EC 62305的草案要求:“SPD应满足如下条件:在I,PZO/X的界面上的SPD,按I缎分类试验的要求确定规格参数;在LPZX/Y(X>o,Y>o)的界面上的SPD,按Ⅱ级分类试验的要求确定规格参数;本身性能要求应符合IEC 51645的要求”。
对在地面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电力线及通信线,应估计在等电位各连接点上的雷电流分布。在不可能估算的地方,可假设全部雷电流(10/350~s)的50%流人被保护建筑物的I。PS(外部防雷装置)接地装置,电流J的另外50%/,(10/350~s)分别进入建筑物的各种设施(外来导电物、电力线及通信线等)。流人海一个设施的电流/l为Jl/n(式巾n是上述设施的个数)。为估算流经无屏蔽电缆线的电流:v。电缆电流要除以芯线数m,即/,=//(mXn)(4—3)
对于一·般民用性质的建筑物,通信线可不考虑”的计算,因为它不影响其他设施的雷电流分配。同时对于电源线的屏蔽效果,IEC规定屏蔽材料的磁导率为o.5H/m,国家标准GB 500572010为o.3。按GB 500572010的防雷类别分别选用不同的雷电流参数,即一类选200kA,二类选150kA,三类选100kA(均为10/350~s波形)。以——类防雷建筑物为例,若一类防雷建筑物里仅有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将承受50%的雷电流,假设电源系统仅有两条导线(L、PEN),则每根导线要坻受50kA(10/350~s)的电流,这是安装在电源端口的SPD要砥受雷电流能量最大的情况。此时雷电流的参数为:电流峰值50kA(10/3501ls)、电量(库仑量)25C、单位能量o.625MJ/O。
若电源系统为4根导线(L1、I。2、L3、NPE),则海报导线要承受35kA(10/350~s)的雷电流;若电源系统为;根导线(1A、I。2、L3、N、PE),则每根导线要承受25kA(10/350~s)的雷电流;当电源系统为屏蔽导线时,每线要至少承受7.5kA(10/350~s)的雷电流o(2)人口处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GB 50057—2010第6.4.4条中规定,在建筑物进线处和其他防雷区界面处的最大浪诵电压(即SPD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浪涌电压协调一致。在不同界面上的各SPD还应与其相应的能量承受能力相一‘致。当无法获得设备的耐冲击电压时,220/380V三相配电系统的设备按表4—4选用。
配电系统的绝缘配合如图4—9所示,从田4—9及表4—4可知,建筑物入u处属于Ⅳ类耐冲击过电压,所对应的I级分类试验SPD的斗小于6kV就可满足要求。实际上采用的1级分类试验产品多属于开关划SPD,而采用的火花间隙的U小于4kV已经符合Ⅳ类耐冲击过压。
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由于耐冲击电压试验采用的波型为1.2/50~s的电压波,而雷击是一个电流源,电压仅为电流的函数,当SPD承受雷击电流时,SPD的浪涌电压即钳压持续的时间近似于8/20~s或10/350t~s,它们的宽度要比1.2/50~s的电压波要宽,所以此时被保护的设备的实际耐受浪涌电压的能力低于用1.2/50~s的电用波冲击试验确定的类别。这.新问题在2002年IEC的标准巾得以解决。
在2002年颁布的IEC/TC64/1226/FDIS(2002—01—25)和IEC 60364—5—53‘2001的标准中对安装SPD有一些新的要求,其主要内容见表4—;。
从4—5表中可以看出,在新规范中TN—S既可以采用4+0的保护模式也可以采用与T'I·
一样的3+1保护模式。电压保扩水平的选择是:不论是远处落雷、直击雷或邻近雷击及操作过电压,安装在电气装置的起点或其附近的SPD,其up不应大丁中表4—5中的n类,对220/380V装置,U,,不应大于2.5kV。对表4—5中的CT2连接形式,上述要求也适用于相线与PE线之间总的电压保护水平。当用一组SPD达不到所要求的保护水平时,应增加安装符合能量配合要求的附加SPD来保证所要求的保护水平。
当建筑物防雷装置发生直击雷或其邻近雷击时,雷击冲击电流/唧(10/350gs)可按GB 50057—2010i十算选取。若不能得出该电流值,每个SPD的J,、对每种保护模式都不应小12.5kA。对于表4—5中的CT2列,连接于中性线与PE线之间的每个SPD的/,.,可根据GB 500572010按接于相线与PE线之间的每个SPD引-算值乘以相应倍数选取,对于三相系统乘以4,对于单相系统乘以2。若不能得出该电流值,则对于三相系统,每个SPD的/唧不应小于50kA,对于单相系统不应小于25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