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雷电气有限公司
专业电涌保护器制造商

中文     Engil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服务热线:(0755)-2661-3006

防雷器,避雷针生产销售

行业新闻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公司文化 荣誉资质
技术支持 防雷方案 产品解析
产品中心
行业新闻

雷电及霄击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6-08-01 16:42:47

l,雷击

通常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井伴随巨大的声音。当然,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罪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然而,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气电子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这是防雷界要研究的主要对象。

由于云层相互摩擦、碰撞而使不同的云层带不同的电,当电压达到可以穿过空气的程度以后,临近的两片云层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花和巨大的响声。肉眼看到的一次闪电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当雷雨云移到某处时,云的巾下部是强大负电荷中心,云底部变成正电荷中心,在云底与地面问形成强大电场。在电荷越积越多,电场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云底首先㈩现大气被强烈电离的一段气柱,称为梯级先导。这种电离气柱逐级向地面延伸,每级梯级先导是直径约5m、K 50m、电流约100A的暗淡光柱,它以平均约150 000m/s的高速度一级一级地伸向地面,在寓地面5—50m时,地面便突然向上回击,回击的通道是上述梯级先导开辟出的电离通道。回击以50 000km/s的更高速度从地面驰向云底,发出光亮无比的光柱,历时40/zs,通过电流超过10 000A,这即第一次闪击。相隔几秒之后,从云中一根暗淡光柱携带巨大电流,沿第一次闪击的路径飞驰向地面,称为直窜先导,当它离地面5—50m时,地面再向上回击,再形成光亮无比的光柱,这即第二次闪击。接着又类似第二次那样产生第三、四次闪击。通常由3—4次闪击构成一次闪电过程。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o.25s,在此短时间内,窄狭的闪电通道上要释放巨大的电能,因而形成强烈的爆炸,产十冲击波,然后形成声波向四周传开,这就是雷声。

2.雷云形成的假说

雷电形成的三个条件;空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汽;有使潮湿水汽强烈持久上升的气流;有使潮湿空气上升凝结成水珠或冰晶的气象、地理条件。不管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都与带电的云层分不开,带电的云层称为雷云。有关雷云形成的假说很多,但至今尚未有一种被公认为无懈可击的完整学说,这里仅介绍其中被认为比较完善并经常被推荐的假说。

(1)电场极化假说。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大地稳态时带负电荷500 000C左石,距离地面80km以上的电离层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而且是带正电荷的,而大地是带负电荷的,故形成比较稳定的大气电场。因此,电离层和大地这两个带电导体中间被不导电的大气所绝缘,这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它们之间的电压为300kV左右,其场强为上正下负,使处于其中的任何导体上端带负电荷,下端带正电荷(云层也是如此),即发生极化。此外,近地大气中还常有…·定量的离子,其中正离子较重(约为电子的2000倍),活动不大,而负离子则活动性较大,在大气电场的作用下,负离子向上运动,正离子向下运动,形成上负下正离子层;另外,空气中水滴分裂后形成上负下正的带电云层,进—·步被大气电场极化,这些云层电荷量逐渐积累增多,达到了足够的能量时,便产生闪电现象,形成雷电。

防雷厂家提示您:当含水蒸气的空气受到炽热的地面烘烤而上升,或者较温暖的潮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时都会产生向上的气流。这些含水蒸气的气流上升时温度逐渐下降形成雨滴、冰雹(称为水成物),这些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如图l—4所示,负电荷在上,正电荷在下,它们在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比云滴和冰晶(这二者称为云粒子)要大,因此极化水成物在下落过程中要与云粒子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其十一部分云粒子被水成物所捕获,增大了水成物的体积,另一部分未被捕获的被反弹回去。而反弹回去的云粒子带走水成物前端的部分正电荷,使水成物带上负电荷。由于水成物下降的速度快,而云粒子下降的速度慢,因此带正、负两种电荷的微粒逐渐分离(称为重力分离作用),如果遇到上升气流,云粒子不断上升,分离的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当带电云层一经形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空间电场的方向和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电场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上正下负,因而加强了大气电场的强度,使大气中水成物的极化更厉害,在上升气流存在的情况下更加剧重力分离作用,使雷云发展得更快。

在上面的分析中,好像雷云总是上层带正电荷,下层带负电荷。实际上气流并不单是只有上下移动,而是比这种运动更为复杂,因此雷云电荷的分布也比上面讲的要复杂得多。

根据科学工作者大量直接观测的结果,典型的雷云中的电荷分布大体如图l—5所示。

科学:l:作者的测试结果表明,大地被雷击时,多数是负电荷从雷云向大地放电,防雷厂家提示您:少数是雷云上的正电荷向大地放电;在一块雷云发性的多次雷击中,最后一次雷击往往是雷云上的正电荷向大地放电。观测证明,发生正电荷向大地放电的雷击显得特别猛烈。L面的假说首先是山威尔逊(Wilson:提出的,通常把它叫作咸尔逊假说。

(2)温差起电假说。科学实验已证明,在冰中有一小部分的分子处于电离状态,形成较轻的II和较重的羟基(OH—)离子,并且其浓度随温度的爿高而很快增加,温度较,日的部位离子浓度较大,温度较低的部位离子浓度较低;H的扩散系数和迁移丰比OH要大lo倍以上。

因此当冰中有温度梯度时就会出现离子浓度梯度,如图1—6(9)所i;。

由于温度热端起初具有较高的正、负离子,而后沿此浓度梯度,H—扩散得快,导致正、负离子分离,使冷端获得静正电荷电量,而热的一端获得静的负电荷,冰体巾电荷生成的电场

出自:防雷厂家